世界潮商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8|回复: 3

端午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7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澄海县志》载: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用粽子拜祖先,并互相赠送;饮雄黄昌阳酒,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簪在头发上;儿童用彩绸缝小荷包,里面装雄黄末和道符,佩带在身上,说是可以消灾避邪。还有友舟竞渡,插彩旗于江心,悬挂着银牌,由划龙舟的人竞赛夺取,叫做“夺锦标”。这一天,家家都为猫狗洗浴。
一、插艾挂蒲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多瘴气毒气,在门上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驱除邪气。清《清嘉录》卷五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人们认为把菖蒲挂在门楣上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鬼就不敢登门骚扰了。又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但潮俗今已少用艾草、菖蒲,而代之以“红花(石榴花)”、“菝草”,同样有驱邪避秽之用意。
二、赛龙夺锦
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很早就有人把它与屈原联系起来。《书钞》卷一三七引晋.葛洪《抱朴子》佚文云:“屈原投汩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或以水军为之……州将士庶,悉临观之。”《寰宇记》卷一四五《寰州风俗》引《寰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举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意存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风俗传承至今,成了人民群众一项喜闻乐见的游娱活动。每年四月初一,就开始举行“龙舟出龛”仪式。因为每年赛舟后,这些龙舟总要架在各族的祠堂里,现在应该把龙舟请下来修葺油漆,然后下水开始练习。于是这一个月内,鼓声咚咚,处处可闻。龙舟,顾名思义,就是像龙形的船。船头像高高昂起的龙头,船舷和船腹分别涂上不同顏色。龙舟大小不一样,桨数也不同,有六对,有十二对的,有十七对的,也有五十二对的。如果是一样参赛,那么龙舟的大小一定要相同。如果是新船,那么还必须举行祭龙头的仪式。过去,潮州人赛龙舟还要举行开赛仪式: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祈求神灵保佑旗开得胜。比赛时,各龙舟如同长跑的运动员,在起点紧张待发。当发号枪一响,龙舟上的司鼓闻声起鼓,健儿挥臂划桨,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围观的人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里,为队员泼水,使其精神抖擞。
据考证,早在屈原之前,已有赛龙舟习俗。先秦故事集《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注谓:“舟皆以龙鸟为形制。”可见“龙舟”很早就存在。至于竞渡,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赛龙舟是古代吴越族举行祭祀的一项内容。吴越多水,江河湖泊密布,有“三江五湖之利”,越人又有“善操舟”之称,而且有“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风俗,在祭祀他们所崇拜的“龙”时,举行具有吴越特色的龙舟竞赛是很合理的事。
三、吃粽子
粽子,潮州地区中“粽球”。潮人嗜吃粽子,不但端午节有吃粽子之俗,无论冬夏,四时皆有吃粽子的兴趣。因而小吃店、点心店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粽子卖。潮汕歇后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反映的正是这种吃粽之俗。“老妈宫”即位于汕头市的“妈宫”(天后娘娘庙)旁边的一间饮食店,其出售的粽子以肉肥馅饱著名,普通人吃一个便觉又饱又腻。在边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它当然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了。现在有名的粽子是澄海的“双拼”粽,即于一只粽子中包上甜、咸两种馅儿,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吃粽子的习俗,汉时已有,不过那时是用竹筒装煮成的“筒粽”。到魏晋时,才有形似现在的粽子,那时叫“角黍”。《太平御览》八五一引晋.周处《风士记》说:“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会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粽子只不过是当时一种夏令食品而已,不一定是端午节才吃。《荆楚岁时记》便云:“夏至节日,食粽。”原亦与屈原无关。

发表于 2011-4-7 13: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想这些东西会不会在我们手头上失传?
发表于 2011-4-7 14: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粽子,
发表于 2012-6-1 1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吃粽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历史今日|微信绑定|我的微博|小黑屋|手机版|金融中心|世界潮商联盟

GMT+8, 2024-11-27 16:26 , Processed in 0.0540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